跳转至

第七单元

结合最新考纲要求,本单元重点学习 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与分析 ,培养数据整理、可视化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,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。


一、核心知识点

1. 条形统计图的构成要素
  • 标题:明确统计内容(如“四(1)班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调查”);
  • 横轴与纵轴:
  • 横轴:表示统计项目的名称(如“阅读、运动、音乐、绘画”);
  • 纵轴:表示数量或频数,需标注单位(如“人”);
  • 条形:用直条的长度表示数据大小,直条间距相等、宽度相同;
  • 单位长度:纵轴每个小格代表的数值(如1格=5人)。
2. 条形统计图的优势
  • 直观展示数据分布及差异,便于比较不同项目的数量关系。
3.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
  1. 整理数据:分类汇总统计结果(用表格记录);
  2. 标记轴线:确定横纵轴的名称与单位;
  3. 确定单位长度:根据数据范围合理分配纵轴刻度;
  4. 绘制直条:按数据高度画出等宽条形并涂色;
  5. 标注数值:在条形顶端或内部标明具体数值(可选)。
4. 数据分析与合理建议
  • 分析方法:根据条形的长度对比数据大小,发现最多、最少、相差量等;
  • 问题解决:结合统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(如增加某项课外活动资源)。

二、重点与难点

  • 重点:
  • 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;
  • 准确提取统计图中的数学信息。
  • 难点:
  • 根据数据范围灵活确定单位长度(如数据跨度大时选择合适的格值);
  • 从统计图中归纳实际意义(如分析原因或预测趋势)。

三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
例题1:根据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

  • 题目:某书店一周内图书销量如下,请绘制条形统计图:
类别 文学 科技 教育 儿童
销量(本) 80 45 60 100
解析
  • 标题:“某书店一周图书销量统计图”;
  • 横轴列四类书,纵轴单位按0-100本,每格可设为10本。

例题2:数据对比与建议

  • 题目:根据右图(四(2)班学生最喜欢的季节统计),回答问题:
  • 哪个季节最受欢迎?喜欢秋季的同学比春季少多少人?
  • 对该班组织春游或秋游活动提出建议。 答案
  • 夏季;示例:少5人;
  • 建议春季或秋季组织活动(因人数较均衡)。

四、实践性与开放性问题

1. 班级调查活动
  • 任务:全班分组调查本班学生每日阅读时长(如30分、1小时等),绘制条形统计图并分析结果;
  • 延伸:提出提高阅读时长的两项措施(如“午休课外阅读时间”“周末打卡奖励”)。
2. 社会调查:家庭垃圾分类实施情况
  • 活动:
  • 统计10个家庭垃圾分类执行情况(“每天分类”“偶尔分类”“不分类”);
  • 绘制统计图,撰写简报告(如“不分类家庭占比30%,建议加强宣传”)。
3. 跨学科整合:数学与环保
  • 问题:某社区统计每周垃圾产量(厨余、塑料、纸张等),绘制统计图并设计环保标语(如“每减1吨厨余,节约5吨水”)。

五、易错点与学习建议

  1. 常见错误:
  2. 单位刻度错误:导致条形高度比例失真;
  3. 数据读取不精确(如未按纵轴每格标注值计算)。
  4. 学习建议:
  5. 动手实践:使用方格纸绘制并修正刻度;
  6. 自主设问:从统计图提出至少三个数学问题(如求和、比较、推理)。

六、考纲能力要求

  1. 数据处理:通过收集、整理、描述信息形成结构化认知;
  2. 数学表达:用统计图呈现数据,提升信息可视化能力;
  3. 问题解决:基于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。

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《条形统计图》练习卷

满分:100分 时间:60分钟


一、基础过关(30分)

  1. 填空题(每空1分,共10分)

  2. 条形统计图的横轴通常表示__,纵轴表示_,每个直条的___代表数量大小。

  3. 若纵轴每格代表5人,数据为35人,则直条高度应占______格。
  4. 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为整理数据→ → →标注数据。
  5. 在一个班级的“最喜爱水果”统计图中,苹果对应的直条高度是香蕉的2倍,说明喜欢苹果的同学比香蕉多______倍。

  6. 判断题(每题2分,共8分)

  7. ( )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宽度必须相同,但颜色可以随意选择。

  8. ( )纵轴的单位长度只能设为1、5或10,不能设为其他数。
  9. ( )绘制条形图时,若数据跨度大(如1到100),应适当增大单位长度。
  10. ( )统计图的标题应简洁明确,例如“数量统计图”。

  11. 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2分)

  12. 某商场一周的手机销量如下,应选择哪个纵轴单位长度最合理?

    品牌 A B C D
    销量 150 80 200 120
    A. 1格=10台 B. 1格=50台 C. 1格=2台 D. 1格=25台
  13. 在统计图中,哪种颜色适合表示对比差异较大的数据? A. 浅绿和深绿 B. 红和蓝 C. 所有直条同色 D. 黄和紫

  14. 根据右图(描述为图书借阅量:漫画100本,小说60本,科技30本),喜欢科技书的同学占比约为多少? A. 10% B. 15% C. 20% D. 25%

  15. 若某直条顶端在纵轴“25”处,单位长度为5,其数值为: A. 20 B. 25 C. 5 D. 30


二、进阶应用(30分)

  1. 根据数据绘图(12分) 题目:以下是四(1)班同学上学方式统计表:
方式 步行 骑车 校车 家长接送
人数(人) 12 8 15 10

要求

  • 绘制条形统计图,横轴标注方式,纵轴每格代表2人;
  • 在图上标出“步行”和“校车”的直条数值。

  • 数据分析与建议(18分)

  • 根据右图(描述为某超市饮料月销量:可乐120瓶,果汁80瓶,矿泉水200瓶,牛奶150瓶): 列出销量最高的饮料及其占比; 提出一个促销方案并说明理由(如进货调整、打折策略)。

  • (开放题)如果校长想增加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,请设计一份调查表(至少包含4个问题),并说明如何用统计图呈现结果。

三、开放探究(25分)

  1. 校园调查员(15分) 任务:自由选择主题(如“课间活动”“午餐偏好”),完成以下任务:
  2. 调查至少20名同学,用表格记录数据;
  3. 绘制条形统计图,并设计3个分析问题(如“哪种活动最受欢迎?相差多少?”);
  4. 开放讨论:根据结果,提出改进校园生活的建议。
  5. 家庭能源消耗分析师(10分) 任务:记录家庭一周的用电量(如照明、空调、电视),完成:
  6. 按类别整理数据并绘制统计图;
  7. 分析哪类设备耗能最高,设计两种节电方案(如定时关闭、更换节能灯)。

四、跨学科综合(15分)

  1. 环保与数学(15分)

背景:某小区统计了一个月的垃圾分类数据:

类别 厨余垃圾 可回收物 有害垃圾 其他垃圾
重量(kg) 500 300 50 650

任务

  • 绘制条形统计图;
  • 若该小区居民共200户,户均分类量最大的垃圾类别是哪种?
  • 开放建议:针对“其他垃圾”占比高的问题,提出两条减少该类垃圾的措施。

参考答案与解析


一、基础过关

  1. 答案
  2. 统计项目;数量或频数;高度 7 确定横纵轴与单位长度;绘制直条 1
  3. 答案
  4. ×(直条宽度需相同,颜色可不同但需统一意义) ×(单位长度灵活) √ ×(标题需具体,如“学生最喜欢的图书”)
  5. 解析
  6. B(最大200,200÷50=4格不超版面) B B(总人数100+60+30=190,30/190≈15.8%) B

二、进阶应用

  1. 绘制示例
  2. 标题:“四(1)班同学上学方式统计图”;纵轴每格2人,直条高度分别为6,4,7.5,5(注意半格绘制技巧)。
  3. 解析
  4. 最高是矿泉水200瓶,占比200/(120+80+200+150)=约36.4%;建议增加矿泉水促销(因销量最高,市场需求大)。

三、开放探究

  1. 示例答案
  2. 调查表(课间活动):踢毽子、跳绳、聊天、看书→踢毽子8人,跳绳5人,聊天4人,看书3人;建议增加踢毽子器材供应。
  3. 节能分析
  4. 示例:空调耗能最高;方案一:设定26℃以上;方案二:每天减少1小时使用。

四、跨学科综合

  1. 解析
  2. 其他垃圾户均650/200=3.25kg,建议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、加强可回收物分类宣传。

评分标准

  • 开放题:数据合理(40%)、分析深度(30%)、创新性(30%);
  • 绘图题:图表规范(轴线、标题、刻度),数据准确。

总结:通过实际调查和数据分析,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,结合环保、校园管理等场景培养社会责任感与问题解决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