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七单元

依据最新考纲要求,聚焦数据的整理、分析与实际应用,强化学生读取信息、统计推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注重数据可视化与实践结合。


一、核心知识点

1. 扇形统计图的定义与特点
  • 定义:用圆内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。
  • 特点:
  • 直观显示各部分占比关系;
  • 不表示具体数量,仅反映比例;
  • 总和为100%。
2. 扇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
  • 步骤:
  • 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;
  • 计算扇形圆心角度数(\(\text{圆心角} = \text{百分比} \times 360^\circ\));
  • 在圆中用不同扇形标注各部分。
3. 扇形统计图的读取与分析
  • 关键问题:
  • 某部分所占百分比如何计算?
  • 各部分间的数量关系是什么?
  • 若已知总体量,如何计算某部分的具体数值?
4.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
统计图类型 适用场景 优点与局限
扇形统计图 展示比例关系 直观显示占比,但无法反映数量变化
条形统计图 比较不同类别的数量差异 清晰展示绝对数值,类别不宜过多
折线统计图 反映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强调趋势性,不适用于分类数据

二、重点与难点

方向 内容
重点 - 正确解读扇形统计图的信息; 根据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。
难点 - 从多统计图(如扇形图+条形图)中综合提取信息; - 根据问题需求选择最佳统计图。

三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
例题1:基本信息读取

  • 题目:下图是某班学生兴趣爱好统计,阅读占25%,音乐占15%,体育占40%。
  • 问:爱好体育的学生比音乐多多少百分比?剩余部分的爱好是什么? 解析\(\(\text{体育比音乐多} 40\% - 15\% =25\%;\quad 剩余占比=100\% - (25+15+40)\%=20\%。\)\)

例题2:数据转化与计算

  • 题目:某家庭月支出6000元,扇形图显示教育占20\(\(\text{教育+房贷}= (20\%+30\%) \times 6000= 3000元;\quad \text{食品-房贷}= (35\%-30\%) \times 6000 =300元。\)\)

例题3:统计图综合应用

  • 题目:某商店上半年营收对比图(条形图)与品类占比图(扇形图)结合分析。 任务:若服装类占季度总营收的40%,且总营收为50万元,求服装类营收金额。

四、实践性与开放性问题

1. 校园生活调查员
  • 任务:统计班级学生每日阅读时间(<30分钟、30~60分钟、>60分钟),绘制扇形图并分析。
  • 针对结果提出“每日阅读习惯”优化建议。
2. 城市能源分析师
  • 背景:某市能源消耗占比(煤50%、天然气30%、新能源20%),若计划5年内新能源占比提升至35%。
  • 设计两种可行措施(如减少燃煤、补贴新能源);
  • 模型推导:若总能耗量不变,新能源需增加多少百分比才能达标?
3. 家庭消费规划师
  • 数据:家庭月支出扇形图(食品40%、教育25%、房贷20%、其他15%)。
  • 开放讨论:
    1. 若年度计划储蓄1万元,每月需削减哪项开支最有效?
    2. 为“教育”支出设计一项投资回报率分析(如辅导班费用与成绩提升的关系)。

五、易错点与学习建议

  1. 常见错误:
  2. 混淆百分比与实际数值(如直接将百分比相乘,忽略总体量);
  3. 绘图时圆心角计算错误(如未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百分比)。
  4. 学习建议:
  5. 实践操作:收集真实数据(如家庭月度开支、运动时长)绘制统计图;
  6. 对比分析:同一数据集用不同统计图展示,总结其优缺点;
  7. 生活应用:分析生活中的统计图(如疫情数据图表),培养信息提取能力。

六、考纲能力要求

  1. 数据分析:从统计图中提取、整合有用信息;
  2. 数学建模: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统计模型并解决;
  3. 跨学科应用:结合科学、经济等场景解释数据意义。

附:知识结构导图

Text Only
1
2
3
扇形统计图 → 组成要素(百分比/圆心角) → 绘制步骤(数据→百分比→角度→绘图)  
           ↘ 应用分析 → 比例计算      → 多图对比(综合题)  
           ↘ 关联其它统计图 → 条形图/折线图 → 选择与转换  

总结:通过家庭消费、城市能源等实际问题,深化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。建议家长鼓励孩子分析家庭账单、社会调查报告中的图表,用数学语言解读现实世界。


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《扇形统计图》练习卷

依据最新考纲要求,融入开放性与实践性题目(占比30%),满分100分,时间60分钟


一、基础巩固(40分)

  1. 填空题(每空2分,共20分)
  2. 某班级“运动爱好”调查中,篮球占比30%,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度。
  3. 若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占总体的15%,该部分的圆心角为______度。
  4. 通过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看出__的关系,但无法直接读取出____。
  5. 某家庭月支出总额为8000元,食品占比35%,则食品开支为______元。
  6. 某商场销售额中,服装、食品、电器的占比比为3:5:2,服装销售额的圆心角是______度。
  7. 判断题(每题2分,共8分)
  8. ( )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扇形的百分比之和可能大于100%。
  9. ( )比较多个类别具体数量时,条形统计图比扇形统计图更合适。
  10. ( )计算圆心角时,需先将各部分数值除以总数再乘以360°。
  11. ( )若某部分占总量的50%,其圆心角为180°。
  12. 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2分)
  13. 根据扇形统计图可完成的判断是( )。 A. 各部分的数值大小 B. 部分与总体的比例关系 C. 未来的变化趋势
  14. 某班学生阅读时间占比20%,若全班45人,每天阅读≥1小时的学生有( )。 A. 6人 B. 9人 C. 12人
  15. 某企业年度支出中,研发占比25%,广告占比15%,其余为人力成本。人力成本的圆心角是( )。 A. 144° B. 216° C. 252°
  16. 要展示班级学生身高变化的趋势,最合适的统计图是( )。 A. 扇形图 B. 折线图 C. 条形图

二、应用与探究(30分)

  1. 统计图分析(12分)

  2. 背景:某校“学生课后活动”统计如图,已知兴趣爱好类占40%,体育类占30%,阅读类占剩余部分。

    • 若总人数为200人,求阅读类人数。
    • 在圆中补充完整统计图,标出各部分名称及百分比。
  3. 数据转换与诊断(10分)

  4. 小明的统计步骤:某工厂A、B、C三个车间产量比为2:3:5,总产量1000件。小明直接画出圆心角为72°、144°、144°的扇形图。

    任务:

    1. 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;
    2. 重新计算正确圆心角。
  5. 综合应用(8分)

  6. 某家庭水电费占比30%,若总开支5000元,其余为食品和房贷(食品:房贷=3:2)。

    1. 计算食品和房贷的开支金额;
    2. 若要展示详细开支,能否用扇形统计图?说明理由。

三、开放与实践(30分)

  1. 校园环保调查员(15分)

  2. 任务:调查班级50名学生“日常垃圾分类”情况:

    • 每天坚持:40% 偶尔分类:35% 从不分类:25%。

    • 绘制扇形统计图,标出圆心角;

    • 建议方案:若提升“每天坚持”比例至60%,调整方法需减少哪类学生的占比?
    • 实践设计:策划一次环保活动,预估提升10%参与率,重新绘制统计图。
  3. 家庭财务规划师(15分)

  4. 背景:家庭月收入10000元,开支如下:

    • 房贷30% 教育25% 食品20% 其他25%。

    • 计算各项开支金额并绘制统计图;

    • 优化讨论:若希望储蓄占比达15%,提出两种调整方案(如削减“其他类”或压缩“食品类”);
    • 开放延伸:如教育支出增加5%,如何重新分配剩余比例以维持总开支不变?

参考答案与解析

一、基础巩固

  1. 答案:
  2. 108(360×30%);
  3. 54°(360×15%);
  4. 各部分与整体的比例关系,具体数值;
  5. 2800元(8000×35%);
  6. 108°(3/(3+5+2)×360)。
  7. 答案:×(必须等于100%),√,√,√。
  8. 答案:B(扇形图展示比例),B(45×20%=9),B((1-25%-15%)×360=216°),B。

二、应用与探究

  1. 解析:
  2. 阅读类占比30%→200×30%=60人;统计图需标注:兴趣爱好40%(144°),体育30%(108°),阅读30%(108°)。
  3. 解析:
  4. 错误:比值2:3:5→总份额10份,A车间占比20%(72°/360),应用圆心角2/10×360=72°,B为108°,C为180°。
  5. 解析:
  6. 水电费5000×30%=1500元 → 剩余3500元;食品3500×⅗=2100元,房贷1400元;
  7. 可以,但需分组更详细(如拆分食品为细分项可能需条形图)。

三、开放与实践

  1. 示例答案:
  2. 圆心角:每天坚持144°,偶尔126°,从不90°;
  3. 需减少“偶尔”或“从不”的占比;假设从不分类减少到15%,则调整比为每天60%、偶尔25%、从不15%;
  4. 预计活动后占比为每天50%(原40%+10%)。
  5. 解析:
  6. 房贷3000元,教育2500元,食品2000元,其他2500元;
  7. 方案1:“其他”减少至10%(2500→1000→节省1500元),储蓄1500元; 方案2:“食品”压缩至15%(减500元)+其他减5%→ 总和=1500元储蓄;
  8. 教育增至30%(2500+500=3000元),需从其他项扣除5%(减少500元)。

评分标准

  • 基础题:公式应用准确(60%),单位正确(20%),流程完整(20%)。
  • 开放题:数据合理性(40%),创新性(30%),逻辑清晰(30%)。

总结:通过环保调查与家庭财务规划,学生需综合数据分析和图表操作能力。建议结合班级调查或家庭开支记录实践统计图的绘制,深化数学与实际的联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