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四单元

以下是结合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《两位数乘两位数》 考纲要求整理的知识点总结,涵盖核心算法、算理理解和实际应用:


一、核心知识点

1. 整十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

  • 算理:转化为表内乘法,末尾补零。 公式\(30 \times 20 = (3 \times 2) \times (10 \times 10) = 600\) \(200 \times 50 = (2 \times 5) \times (100 \times 10) = 10,000\)

易错点举例:末尾漏添零,如 \(40 \times 50 = 200\)(正确为 \(2000\))。


2.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

  • 步骤:
  • 数位对齐:下方数的个位与上方数的个位对齐。
  • 分步相乘: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、十位分别乘第一个乘数,结果错位相加。
  • 处理进位:每位乘积向高位进位。

:计算 \(24 \times 13\):

Text Only
1
2
3
4
5
6
7
    24  
  × 13  
  ------
    72  (\(24×3\))  
   24   (\(24×10\),错一位)  
  ------
  312

重点:理解第二步的“错位相加”对应的是 十位上的数相乘的结果


3. 乘法估算与实际应用

  • 方法:将两数近似到最近的整十数再相乘。 \(22 \times 19 \approx 20 \times 20 = 400\)(结果为418)。
  • 生活应用:估算购物总价(如每本书38元,买11本≈40×10=400元)。

二、重点与难点

  • 重点:
  • 掌握两位数乘法的竖式算法,熟练处理进位;
  • 用估算解决实际中的“够不够”问题。
  • 难点:
  • 理解错位相加的算理(“为什么第二层乘积要左移一位”);
  • 解决复杂的连乘问题(如三层书架每层放15本书,5个书架共有多少本)。

三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
例1:分步计算验证

题目:计算 \(38 \times 24\)解析

  1. 个位乘:\(38×4=152\)
  2. 十位乘(记得末尾补零):\(38×20=760\)
  3. 结果相加:\(152+760=912\)

例2:应用题(数学建模)

题目:每箱苹果13千克,某商店卖出24箱,共卖出多少千克? 算式\(13 \times 24 = 312\)(千克) 关键:理解“每份数×份数=总数”。


四、开放与实践性问题

1. 生活实践题(超市采购)

  • 任务:调研超市商品单价(如酸奶每排12元,每排8盒),计算: ① 买5排需多少钱? ② 如果有80元,最多可买多少排?

2. 设计数学问题

  • 活动:请学生根据校运会数据(每人发2瓶水,共12个班,每班25人)设计一个乘法问题并解答。

五、易错点与学习建议

  1. 易错点
  2. 竖式中未对齐数位或忘记进位;
  3. 估算时忽略近似值的合理性(如将 \(18 \times 22\) 估算为 \(20 \times 20 = 400\),实际为396)。
  4. 学习建议
  5. 方格纸对齐竖式,直观感受数位对齐的重要性;
  6. 制作“算法流程图”,拆分计算步骤(如“分位乘→错位→进位→相加”)。

六、考纲要求

  • 运算能力:正确、熟练完成两位数乘法计算;
  • 应用意识:将乘法应用于资源分配、价格计算等场景;
  • 估算策略:灵活选择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行性判断。

总结:本单元是整数乘法的重要过渡阶段,建议通过生活场景练习(如家庭购物清单计算),结合游戏化题目(如乘法接龙)提升学生的兴趣与熟练度。


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《两位数乘两位数》练习卷

满分:100分 时间:50分钟


一、基础过关(30分)

  1. 填空题(每空2分,共12分)
  2. \(20 \times 30 =\) __,\(50 \times 60 =\) ____。
  3. 计算 \(35 \times 12\) 时,第二步是用 __ 位上的“1”去乘35,得到 ____,记得要向左移一位。
  4. 估算 \(48 \times 19\),可以把48看作 __,19看作 _,结果大约是 ___。
  5. 判断题(每题2分,共8分)
  6. ( )\(25 \times 40\) 的积末尾有2个0。
  7. ( )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法时,两个数的末位必须对齐。
  8. ( )把32估成30,28估成30,估算 \(32 \times 28\) 的结果是900,实际结果比900小。
  9. ( )一本故事书24元,买4本大约需要100元。
  10. 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0分)
  11. 计算 \(14 \times 21\),下面哪个结果正确?( ) A. 284 B. 294 C. 2940 D. 281
  12. 估算 \(78 \times 22\),最接近的选项是( )。 A. 1400 B. 1600 C. 1800 D. 2000
  13. 如果每箱牛奶重12千克,5箱这样的牛奶共重多少千克?( ) A. 60 B. 50 C. 48 D. 72

二、进阶应用(30分)

  1. 竖式计算题(12分) \(\(\begin{aligned} ①\quad & 23 \times 34 \\ ②\quad & 57 \times 16 \\ \end{aligned}\)\)
  2. 生活应用题(18分)
  3. 学校图书馆有15个书架,每个书架放24本书。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?
  4. 超市今天卖出38袋大米,每袋大米45元。今天的营业额是多少元?
  5. (开放题)如果要买100支铅笔,每盒装12支,需要买多少盒?还剩多少支?

三、开放探究(25分)

  1. 超市购物小达人(15分) 任务:设计一份购物清单,包含至少3种商品(需标明单价和数量),具体要求:

  2. 使用两位数乘法计算总价;

  3. 总预算不超过200元,若超支需调整数量;
  4. 用表格整理商品名称、单价、数量、小计。

  5. 数学调查员(10分) 任务:记录家里一周每天的面包消耗量(单位:个/日),填写表格:

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
3 2 4 3 2 5 6
  • 计算一周共消耗多少个面包?
  • 如果每个面包5元,家庭每月(按4周计算)的面包支出是多少?

四、跨学科综合(15分)

  1. 环保小卫士(15分)

任务:班级计划回收废旧塑料瓶,称重发现:

  • 第一组回收了25袋,每袋18个瓶子;
  • 第二组回收了32袋,每袋15个瓶子;
  • 第三组回收了20袋,每袋12个瓶子。 问题
  • 计算所有组回收的塑料瓶总数;
  • 如果每个塑料瓶可换取0.1元,总收益是多少元?用这些钱全班决定为山区儿童购买单价35元的书包,最多可买几个?还剩几元?

参考答案与解析


一、基础过关

  1. 填空题
  2. 600;3000;十;350;50;20;1000。
  3. 判断题
  4. ×(2500,末尾两个零故正确?仔细核对:25×40=1000,末尾3个0,题中描述错误)、×(个位对齐)、×(实际32×28=896,比900小)、√(24×4=96≈100)。
  5. 选择题
  6. B(14×21=294)、B(78≈80,22≈20;80×20=1600)、A(12×5=60)。

二、进阶应用

  1. 竖式计算
  2. \(23 \times 34 = 782\) 分解步骤:\(23 \times 4 = 92\)\(23 \times 30 = 690\)\(92 + 690 = 782\)\(\(\begin{array}{r} 23 \\ \times 34 \\ \hline 92 \\ 690 \\ \hline 782 \\ \end{array}\)\)
  3. \(57 \times 16 = 912\) \(\(\begin{array}{r} 57 \\ \times 16 \\ \hline 342 \\ 570 \\ \hline 912 \\ \end{array}\)\)
  4. 生活应用题
  5. 15×24=360(本);
  6. 38×45=1710(元);
  7. 100÷12=8(盒)……4(支)。

三、开放探究

  1. 购物清单示例
商品 单价(元) 数量 小计(元)
铅笔 15 10 150
橡皮 3 5 15
笔记本 8 5 40
总价:150+15+40=205元(需调整数量使总价≤200元)。
  1. 调查答案

  2. 一周消耗:3+2+4+3+2+5+6=25(个);

  3. 每月支出:25×4×5=500(元)。

四、跨学科综合

  1. 环保实践解析
  2. 总瓶数:25×18 +32×15 +20×12=450 +480 +240=1170(个);
  3. 总收益:1170×0.1\(117 \div 35 = 3\)(个)……12元。

评分标准

  • 开放题:清单合理性(40%)、计算正确(40%)、调整建议(20%);
  • 数学调查:数据记录(30%)、计算准确性(50%)、分析逻辑性(20%)。

总结:本卷结合生活场景强化乘法技能,建议通过实际购物和家庭消费分析提升应用能力,培养学生理性消费与环保意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