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单元
结合最新考纲要求,聚焦长度、质量单位的认识与应用,培养量感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,融入实践操作与跨学科思维。
一、核心知识点
1. 长度单位的认识与换算
- 基本单位:毫米(mm)、厘米(cm)、分米(dm)、米(m)、千米(km)
- 进率关系: \(\(1 \text{厘米}=10 \text{毫米}, \quad 1 \text{分米}=10 \text{厘米}, \quad 1 \text{米}=10 \text{分米}, \quad 1 \text{千米}=1000 \text{米}.\)\)
- 应用场景:
- 毫米:测量书本厚度(约6mm)、硬币直径(约20mm);
- 千米:表示两地距离(如北京到上海约1200千米)。
2. 质量单位的认识与换算
- 基本单位:克(g)、千克(kg)、吨(t)
- 进率关系: \(\(1 \text{千克}=1000 \text{克}, \quad 1 \text{吨}=1000 \text{千克}.\)\)
- 应用场景:
- 克:称量食盐(约500g);
- 吨:计算货车载重(如5吨卡车)。
3. 单位换算与方法
- 转化步骤: 大单位转小单位 × 进率;小单位转大单位 ÷ 进率。 示例: \(5 \text{米}=5 \times 10 =50 \text{分米}; \quad 3000 \text{千克}=3000 \div 1000 =3 \text{吨}\)
4. 解决实际问题
- 题型类型:
- 计算长度总和(如铁丝剪成两段后的差值);
- 质量比较与运输策略(如何搭配货物不超过载重)。
- 估算策略:结合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。
二、重点与难点
方向 | 内容 |
---|---|
重点 | - 掌握长度与质量单位的换算; - 能用单位合理性分析实际问题(如选填“米”还是“千米”)。 |
难点 | - 复杂单位换算中的“多步转换”(如“米→分米→毫米”); - 单位抽象概念的实际感知(如“1吨水的体积”)。 |
三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例题1:单位换算
- 题目:\(2 \text{千米} 500 \text{米} =\)______米。 解析: \(\(2 \text{千米} =2000 \text{米} \quad → \quad 2000 +500=2500 \text{米}.\)\)
例题2:质量比较
- 题目:一袋大米50千克,一辆卡车限载3吨,最多能运多少袋? 解析: \(\(3 \text{吨}=3000 \text{千克} \quad → \quad 3000 ÷50=60 (\text{袋}).\)\)
例题3:实际问题
- 题目:小明用3米长的绳子绑包裹,第一次用掉8分米,第二次用掉120厘米,还剩多少厘米? 解析: \(\(3 \text{米}=300 \text{厘米}, \; 8 \text{分米}=80 \text{厘米} \quad → \quad 300 -80 -120=100 \text{厘米}.\)\)
四、实践性与开放性问题
1. 家庭测量师
- 任务:用卷尺测量家中3种物体的长度(如桌子、门框、书),记录数据并转换为不同单位(毫米、分米)。
2. 校园物资规划
- 问题:学校采购了2吨书本,需用每筐装25千克的塑料筐搬运,如何分配筐数?若改用50千克的袋子,是否更节省人力?
3. 社区运输挑战
- 背景:一辆限载4吨的货车需运送以下货物:
货物 | 质量 |
---|---|
面粉 | 800千克 |
饮料 | 1200千克 |
水果 | 2000千克 |
任务:合理搭配货物,确保每次运输不超载。 |
五、易错点与学习建议
- 常见错误:
- 混淆“米”与“千米”、“克”与“千克”的进率;
- 单位换算时忽略中间转换步骤(如“米→毫米”需先转分米再转厘米)。
- 学习建议:
- 生活实践:用电子秤称量食材感受“千克”与“克”;
- 估算游戏:估计常见物品的质量或长度后实测验证;
- 跨学科延伸:结合科学课测量液体体积,理解“吨”与体积的关系。
六、考纲能力要求
- 量感培养:通过实测与估算形成单位概念的直观感知;
- 应用能力:灵活运用单位换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;
- 模型思维: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单位运算模型。
附:知识结构导图
Text Only | |
---|---|
1 2 |
|
总结:通过实测活动与运输规划等任务,深化单位概念的实际意义。家长可结合购物称重、家庭装修等场景,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价值。
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《测量》练习卷
根据最新考纲要求,融入开放性与实践性题目(占比30%),满分100分,时间60分钟
一、基础巩固(40分)
- 填空题(每空2分,共20分)
- 5米=( )分米
- 3000千克=( )吨
- 一张课桌长约12( )(填“分米”或“厘米”)。
- 一头大象体重4( )(填“千克”或“吨”)。
- 1元硬币的厚度约2( )(填“毫米”或“厘米”)。
- 判断题(每题2分,共8分)
- ( )1吨棉花比1吨铁轻。
- ( )测量教室的长度用“千米”作单位。
- ( )一桶花生油重5千克,4桶这样的油重2吨。
- ( )50毫米=5厘米。
- 选择题(每题4分,共12分)
- 下列选项中质量最接近1吨的是( )。 A. 40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 B. 3头牛的体重 C. 10台电视机的重量
- 一支铅笔的长度为18( )。 A. 分米 B. 厘米 C. 米 D. 千米
- 把3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5段,每段长( )。 A. 6厘米 B. 6分米 C. 60厘米 D. 60毫米
二、应用与探究(30分)
- 实际问题解决(10分)
- 工人叔叔要将3吨货物分装在限重800千克的货车上,至少需要运几次?用算式说明。
- 小明的身高是1米3分米,他比小红高20厘米,小红的身高是多少厘米?
- 材料估算与规划(10分)
- 任务:建造一个长6米、宽4米的矩形花坛,需用多长的围栏?
- 开放讨论:若围栏每米成本10元,如何节省费用?(如:利用已有围墙)
- 购物与运输(10分)
- 水果店采购了600千克苹果和420千克香蕉,使用载重1吨的卡车运输,能否一次运完?说明理由。
三、开放与实践(30分)
-
我是测量小能手(15分)
-
任务:
-
用家中卷尺测量以下物品的长度或高度:
-
书本厚度、餐桌高度、冰箱宽度;
-
记录数据,以“毫米”“厘米”“米”为单位填写表格: | 物品 | 数据记录(单位转换) | |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----| | 书本厚度 | 例:10毫米 | | 餐桌高度 | ___ | | 冰箱宽度 | ___ |
-
思考:为什么冰箱的宽度适合用“分米”表示?
-
-
节能小卫士(15分)
-
背景:社区每天收集厨余垃圾500千克,可转化为200千克肥料。
- 问题:
- 一个月(30天)可生产多少吨肥料?
- 开放设计:若每个花坛每月需50千克肥料,这些肥料最多能满足多少个花坛的需求?
- 实践建议:为社区写一条推广垃圾分类的口号。
参考答案与解析
一、基础巩固
- 答案:50分米,3吨,分米,吨,毫米
- 答案:×(质量相等)(×)(×,4桶是2000千克即2吨?错误,5×4=20千克,注意单位!)(√)
- 答案:A(三年级学生约25千克/人→25×40=1000千克=1吨),B,B(3米=30分米÷5=6分米=60厘米)
二、应用与探究
- 解析:
- 3吨=3000千克 → 3000 ÷800≈3.75 → 需4次;
- 1米3分米=130厘米 → 小红身高=130-20=110厘米。
- 解析:
- 围栏长度=周长=(6+4)×2=20米;
- 节省方法:借用一面墙→围栏长度=6+4+4=14米,节省6米费用。
- 解析:
- 总质量=600+420=1020千克>1吨(1000千克),不能一次运完。
三、开放与实践
- 示例答案(合理即可):
- 冰箱宽度:举例60厘米(6分米),因“分米”更直观适合日常物件;
- 实践活动需学生实际操作,记录真实数据。
- 解析:
- 200×30=6000千克=6吨;
- 6000 ÷50=120个花坛;
- 口号示例:“分类一小步,环保一大步!”
评分标准
- 基础题:单位换算准确性(80%)、判断逻辑(20%);
- 开放题:数据完整(30%)、策略合理(40%)、语言表达(30%)。
总结:通过测量家庭物品与规划社区服务,学生既巩固了单位知识,又体会了数学的实际价值。建议家长配合孩子完成测量任务,结合生活场景深化理解。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小熊老师 - 莆田青少年编程俱乐部 0594codes.cn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