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转至

第一单元

结合最新考纲要求,本单元聚焦 时间单位的认识与应用、时间的读法及计算 ,培养时间管理意识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。


一、核心知识点

1. 时间单位及其进率
  • 基本单位:时(h)、分(min)、秒(s)。
  • 进率关系\(\(1 \text{时}=60 \text{分}, \quad 1 \text{分}=60 \text{秒}。\)\)

示例题

  • 1时5分=()分 → 65分;
  • 120秒=()分 → 2分。
2. 用钟表读时间
  • 指针式钟表:
  • 时针(短针)表示“时”,分针(长针)表示“分”;
  • 当分针指向12,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。
  • 数字式钟表:直接读出“时:分”,如7:30表示7时30分。

技能要求

  • 能正确读写非整点时间(如8时25分、5时40分);
  • 能绘制钟表面并标出指定时间。
3. 计算经过时间
  • 方法:结束时间-开始时间=经过时间。
  • 题目类型:
  • 某活动9:10开始,10:30结束,持续时间为1时20分;
  • 从7:45到校,路上用了25分钟,出发时间为7:20。

二、重点与难点

方向 内容
重点 - 掌握时、分、秒的换算; - 能准确读写钟表和计算经过时间。
难点 - 复杂经过时间的计算(如跨越整点的时段); - 时间单位的灵活应用。

三、典型例题与解析

例题1:时间换算

  • 题目:从8\(9:40 -8:15 =1 \text{时}25 \text{分}\)

例题2:钟表绘制

  • 题目:画出钟表表示8时50分的指针位置。 解析:时针接近9(因分针过30分),分针指向10。

例题3:生活问题

  • 题目:一节课40分钟,9\(9:25 +40 \text{分}=10:05\)

四、实践性与开放性问题

1. 作息时间设计师
  • 任务:设计一份合理的周末作息时间表,包含活动、开始和结束时间。
2. 上学时间规划
  • 问题:小明7:30起床,穿衣洗漱用15分钟,早餐用20分钟,步行上学需10分钟。他几点能到校?
3. 活动时长挑战
  • 背景:班级活动需完成三个挑战任务(总时间不超过1小时),每项任务设置合理时长。

五、易错点与学习建议

  1. 常见错误:
  2. 时间单位换算错误(如1时30分=90分,误作130分);
  3. 读钟表时忽略时针的移动(如8:50误读为8到9之间的中间位置)。
  4. 学习建议:
  5. 生活实践:用计时器记录日常活动时间(如刷牙、吃饭);
  6. 游戏练习:模拟“时间银行”(存时间、取时间),巩固加减法。

六、考纲能力要求

  1. 基本技能:读写时间、单位换算;
  2. 应用能力:结合生活案例解决时间安排问题;
  3. 模型思维:用时间轴表达事件顺序和关系。

附:知识结构导图

Text Only
1
2
时、分、秒 → 单位认识 → 钟表读写 → 时间计算  
           ↘ 进率转换 → 应用问题 → 时间优化  

总结:联系生活情境熟练掌握时间知识,可借助家庭日程管理、校园活动设计等场景练习,帮助孩子建立时间管理意识,提升数学应用能力。家长可通过制定时间计划表、玩计时游戏等方式辅助学习。


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《时、分、秒》练习卷

根据最新考纲要求,融入开放性与实践性题目(占比30%),满分100分,时间60分钟


一、基础巩固(40分)

  1. 填空题(每空1分,共12分)
  2. 1时15分=( )分
  3. 180秒=( )分
  4.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,经过( )秒
  5. 分针走半圈是( )分,时针走半圈是( )小时
  6. 小明从9:20开始写作业,10:45完成,共用了( )小时( )分
  7. 判断题(每题2分,共8分)
  8. ( )1小时=100分。
  9. ( )分针走一圈是1小时,秒针走一圈是1分。
  10. ( )钟面上显示7:55,也可以说是8时差5分。
  11. ( )上午在校时间从8:00到11:30,共3小时30分。
  12. 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5分)
  13. 一场电影从14:20开始,16:05结束,放映时长是( )。 A. 1时45分 B. 2时15分 C. 1时85分 D. 2时05分
  14. 小明7:45到校,11:10离校,他在校时间是( )。 A. 3小时25分 B. 4小时25分 C. 3小时35分 D. 4小时05分
  15. 钟面显示的时间是( 插入钟表图,时针指向3,分针指向9 )。 A. 3:45 B. 3:09 C. 9:15 D. 9:03
  16. 下列时间中,最接近1小时的是( )。 A. 65分 B. 59分59秒 C. 1时1分 D. 58分
  17. 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,经过的时间是( )。 A. 6秒 B. 30秒 C. 6分 D. 30分
  18. 计算题(5分)
  19. 一次数学考试从上午9:15开始,考试时间为80分钟,结束时间是几点?

二、应用与探究(30分)

  1. 时间规划问题(15分)

  2. 上学安排:

    小丽每天早晨要做以下事情:

    事项 时间
    洗漱 10分钟
    早餐 20分钟
    步行上学 15分钟
    • 她必须在7:50到校,最晚几点起床?
    • 开放讨论:如果小丽想多睡5分钟但仍准时到校,如何调整其他事项的时间?
  3. 活动设计题(15分)

  4. 运动会时长:

    学校运动会安排三个活动:

    • 开幕式:8:30-8:50
    • 比赛:9:00-11:30
    • 颁奖:11:45-12:15
    • 计算运动会总时长,并说明分段安排的优点。

三、开放与实践(30分)

  1. 作息时间设计师(15分)

  2. 任务:

    设计一份你自己的周末作息时间表,要求:

    • 包含起床、学习、运动、娱乐、睡觉5项活动;
    • 每项活动标注开始与结束时间;
    • 总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,总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。
  3. 交通班次分析(15分)

  4. 背景: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,首班车6:00发车,末班车20:30发车。

  5. 问题:
    • 一天共有多少班次?
    • 小明想从家出发坐车去图书馆,最晚需在18:45到达车站,他应选择哪一班车?
    • 开放建议:若部分时段客流量大,如何调整发车间隔?说明理由。

参考答案与解析

一、基础巩固

  1. 答案:75分,3分,25秒,30分,6小时,1小时25分
  2. 答案:×,√,√,√
  3. 答案:A,A,A,B,B
  4. 解析:
  5. 9:15 + 80分钟 = 10:35

二、应用与探究

  1. 解析:
  2. 总需时间:10+20+15=45分钟 → 最晚7:05起床
  3. 调整建议:缩短洗漱或早餐时间(如分5分钟到洗漱)
  4. 解析:
  5. 总时长:开幕式20分 + 比赛2小时30分 + 颁奖30分 = 3小时20分
  6. 优点:避免疲劳,留出颁奖准备时间

三、开放与实践

  1. 示例作息表:
时间 活动
8:00-8:30 起床、洗漱
9:00-11:00 学习
11:30-12:30 运动
15:00-16:30 娱乐
21:30 睡觉
  1. 解析:

  2. 班次计算:6:00至20:30共14.5小时→14.5×4=58班次

  3. 最晚班次:18:45前需赶上18:30车次
  4. 开放建议:高峰时段缩至10分钟/班,平峰延至20分钟/班(理由:客流分布不均)

评分标准

  • 基础题:单位换算正确性(70%),计算步骤(30%);
  • 开放题:逻辑合理(40%),数据准确(30%),创新性(30%)。

总结:通过生活场景的数学建模,引导学生将时间管理应用于实际,强化统筹与优化意识。家长可结合家庭日程对话,帮助孩子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