冒泡排序
冒泡排序(bubble sort)通过连续地比较与交换相邻元素实现排序。这个过程就像气泡从底部升到顶部一样,因此得名冒泡排序。
如下图所示,冒泡过程可以利用元素交换操作来模拟:从数组最左端开始向右遍历,依次比较相邻元素大小,如果“左元素 > 右元素”就交换二者。遍历完成后,最大的元素会被移动到数组的最右端。
算法流程
设数组的长度为 \(n\) ,冒泡排序的步骤如下图所示。
- 首先,对 \(n\) 个元素执行“冒泡”,将数组的最大元素交换至正确位置。
- 接下来,对剩余 \(n - 1\) 个元素执行“冒泡”,将第二大元素交换至正确位置。
- 以此类推,经过 \(n - 1\) 轮“冒泡”后,前 \(n - 1\) 大的元素都被交换至正确位置。
- 仅剩的一个元素必定是最小元素,无须排序,因此数组排序完成。
示例代码如下:
Text Only | |
---|---|
1 |
|
效率优化
我们发现,如果某轮“冒泡”中没有执行任何交换操作,说明数组已经完成排序,可直接返回结果。因此,可以增加一个标志位 flag
来监测这种情况,一旦出现就立即返回。
经过优化,冒泡排序的最差时间复杂度和平均时间复杂度仍为 \(O(n^2)\) ;但当输入数组完全有序时,可达到最佳时间复杂度 \(O(n)\) 。
Text Only | |
---|---|
1 |
|
算法特性
- 时间复杂度为 \(O(n^2)\)、自适应排序:各轮“冒泡”遍历的数组长度依次为 \(n - 1\)、\(n - 2\)、\(\dots\)、\(2\)、\(1\) ,总和为 \((n - 1) n / 2\) 。在引入
flag
优化后,最佳时间复杂度可达到 \(O(n)\) 。 - 空间复杂度为 \(O(1)\)、原地排序:指针 \(i\) 和 \(j\) 使用常数大小的额外空间。
- 稳定排序:由于在“冒泡”中遇到相等元素不交换。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小熊老师 - 莆田青少年编程俱乐部 0594codes.cn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